毕业生就业现状面面观:有趣、随性、慢就业

[ 河南工人日报 ] 作者:
2018-03-28 18:01:14 |
    又是一年招聘季。在日前举行的一场招聘会现场,连前去采访的记者本人都被“抢”去应聘。即便如此,今年很多用人单位依然聘不到足够人手。
 
    “其实不是找工作难,是找好工作难。”武汉大学应届毕业生小敏年后一直忙于奔波找工作。在她看来,体制内的工作往往工资相对较低,工资高的企业又不稳定。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不是“好工作”而主动选择暂不就业或者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大有人在。
 
    老家在漯河、今年28岁的张百川大学毕业后考取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又考到了北京郊区某村里当了两年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她并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准备今年十一和交往三年的男友结婚。“考研是为了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现在本科生已经很普遍了,我觉得要吃透本专业的知识还得多钻研钻研。读完研究生刚好有考大学生村官的机会,我就抱着试试的态度报考了,结果考上了。两年的任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现在我想给自己一个就业缓冲期,在筹备婚礼的这段时间,给自己的职业前景好好规划一下。”张百川说。
 
    市民刘先生的女儿是一所名校研究生毕业生,精通英语和日语,但是这没能帮女儿找到一个好工作。据刘先生讲,春节过后他女儿先后参加了四场招聘会,简历投了近十份,可依然没被录取。很多公司要么最后录取的是男性,要么要求有工作经验,女儿的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刘先生告诉记者:“女儿非要去大型外企,一般企业她也不报,我劝她也不听,总觉得自己形象不错、学习又好,凭什么去小企业。”
 
    尽管大多数“95后”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有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95后”选择的毕业关键词为“迷茫”,毕业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工作不理想”和“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去年年底已经是我第三次考公务员了。”目前在郑州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工作的王雷说,其实公务员做的事和自己的专业关联性不大,家里面希望他进入体制内,做一份稳定的工作。“先找份工作干着,同时一直参加各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这样。”王雷说。
 
    记者在近期招聘会上发现,部分忙于找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只要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就会“秒签”用人合同。职高毕业生小郑在招聘会上碰到一份4S店汽修的工作,只问了工作地点在哪儿后,便草草签了协议。“只要工作地点不出郑州就行,我对汽修非常感兴趣,哪怕挣得少点或者当学徒工也可以。”小郑说。
 
    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二学生朱东东表示自己并不想削尖了头往一线城市跑,“今天在招聘会上转了转,觉得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郑州面向大学生的政策都很棒,很吸引人。我毕业了会因为好的政策留在郑州。”对于未来的工作,朱东东觉得兴趣非常重要,“如果可以把兴趣作为职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徐晴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