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生就业网

就业指导|防范就业陷阱

[ 广西师大就业指导中心公众号 ] 作者:
2019-11-29 17:13:06 |
  又是一个毕业季
 
  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学生来说
 
  求职路上难免会碰上各种陷阱
 
  今天带着大家一起
 
  扫平求职套路
 
  顺顺利利走上职场
 
  警惕“黑中介”
 
  “黑中介”是指某些非法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变相收取各种名目费用。
 
  打工者小胥去某中介公司找工作,缴纳了200元押金后,接到的工作任务是在电线杆上刷公司宣传广告。但这份工作他仅干了1个小时就被叫停了,因为乱张贴小广告是不行的。身无分文的小胥只好找中介求助,却被告知押金不能退。随后他找到了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才了解到这家公司是一家曾被取缔的黑中介。
 
  防范提示
 
  求职者要核实中介机构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警惕“假猎头”
 
  “假猎头”是指某些诈骗人员自称“人才猎头”或者“高级猎头顾问”等,承诺向求职者提供高薪、高端职位,但须先缴纳服务费用。
 
  陈某接到一位自称是“高级猎头顾问”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其详细个人信息,并声称可以提供高薪职位。陈某信以为真,便按“猎头”要求将简历投递给了对方,不久就得到面试通知,但要先通过网银汇款2000元服务费,对方承诺入职3个月后返回。陈某汇款后前往面试地点,找到的却是一家外贸公司,对方表示并未委托猎头招聘,当他再次拨打“猎头”电话时,对方已关机。
 
  防范提示
 
  求职者要全面了解用人单位、招聘职位等情况,特别是报酬较高、福利优厚的岗位,尽量通过用人单位官网查询或者向相关机构核实工作内容和性质,核对薪资水平是否合理,以防被骗。
 
  警惕“假老乡”
 
  “假老乡”是指某些诈骗人员以“老乡”的名义,主动搭讪求职者,热心向其介绍工作,专门坑害求职者并骗取钱财。
 
  火车站、汽车站周边,时常出没一些骑摩托车或开面包车的人,他们看到拖着行李的农民工,就会主动上前套近乎。
 
  农民工小高刚下火车,一位自称“老乡”的人就问他是不是找工作,并许诺可以帮忙介绍到附近工厂、酒店上班。因为乡音亲切,小高就轻信了“老乡”的话。“老乡”开车带他转来转去,到一个门口放着招工牌子的工厂,就赶他下车并索要200元车费。后来厂里说“老乡”根本就是骗子。
 
  防范提示
 
  求职者到陌生城市,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切勿轻信“老乡”说辞,并到正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
 
  警惕“假兼职”
 
  “假兼职”是指某些诈骗人员打着高薪兼职、点击鼠标就赚钱、刷单返现等幌子进行金融诈骗。诈骗人员发布“兼职刷单,立马返现;足不出户,月薪过万”的信息,炮制出“兼职刷单”陷阱。
 
  一名受害人称其在收到“兼职刷单”短信后,按照短信提供的指引刷单返现,结果被骗走1.8万余元。
 
  警方调查发现,每天都有人因刷单返现被骗,被骗人数高达数万。
 
  防范提示
 
  求职者不要轻信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应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就业观。
 
  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和支付宝密码等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址链接。
 
  警惕“扣证件”
 
  “扣证件”是指用人单位或中介机构借保管或经办社会保险、申办工资卡等业务名义,扣押求职者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等个人证件原件。
 
  李某到某公司工作,公司负责人要求代管身份证,李某把身份证给老板后就去上班了。可一到上班地点却发现,所谓的“大企业”,只是一间普通小作坊。实际工作与当初承诺的工种、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都有很大出入。李某要求辞职并归还身份证,可老板不仅不归还身份证,还直接开口向他讨要违约金。
 
  防范提示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扣留他人证件原件,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仅向有关人员出示即可。需要提供证件复印或者影印件的,要在合适位置注明具体用途。
 
  警惕“培训贷”
 
  “培训贷”是指某些培训机构将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求职人员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
 
  王某即将大学毕业,急于找工作的情形下听信某培训学校“培训后高薪就业”的承诺,在培训前按要求向某借贷机构办理了贷款。然而,培训结束后,该学校并未兑现承诺,还让王某欠下了一大笔债务。王某意识到受骗,但因难以证明对方欺诈,最终无力维护自身权益。
 
  防范提示
 
  求职者要增强辨别和防范意识,参加培训前一要看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培训资质,二要看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三要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条件薪资水平大体一致。
 
  同时,要注意保留足够的材料,一旦发现被骗,请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
 
  警惕非法传销
 
  非法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其缴纳费用或者以购买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发展他人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非法传销一般以亲友极力推荐的途径传播,基本都以轻松赚大钱、无需面试直接上岗为噱头,面试或工作地点都比较偏僻且转换频繁,公司业务不能清晰说明。
 
  张某即将毕业,听同学陈某介绍说有高薪工作。虽然工作地点偏僻,张某还是被高薪打动。当他到达工作地点后,却被传销组织控制住。一开始,所有人都与张某专门攀谈友谊,却不提工作内容,后来就向张某介绍“网络营销”。张某意识到被骗后想要离开,可房门已被锁死。张某想逃走的意图被发现,换来一顿拳打脚踢。张某家长报警后,民警将其救出。
 
  防范提示
 
  求职者要了解国家有关禁止传销的法规规定,掌握识别传销的基本知识;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树立勤劳致富、拒绝传销的防范意识。
 
  看了上面八大陷阱和防范提示
 
  是不是对求职陷阱有一定了解了?
 
  是不是对于这类陷阱能较好辨别了?
 
  那求职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避免呢?
 
  马上为大家揭晓
 
  大就就业提示
 
  求职时
 
  毕业生求职时,可参加各级各类人才服务机构、高校举办人才供需对接活动,也可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求职,如人力资源市场、职介中心、人才中心,也可到各级人社部门推荐认定的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
 
  有意向工作后
 
  找到意向工作信息后,要和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亲友沟通情况,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或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建议最好咨询并参考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三个人以上的意见建议。
 
  接到邀约后
 
  接到招聘邀约后,及时上网核实相关信息,特别是要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该用人单位注册或者备案情况,若查不到相关信息就说明该单位可能不存在。
 
  接到邀约后
 
  接到招聘邀约后,及时上网核实相关信息,特别是要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该用人单位注册或者备案情况,若查不到相关信息就说明该单位可能不存在。
 
  发现黑中介后
 
  一旦发现黑中介,可向当地人社部门举报,如遭遇求职应聘陷阱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请立即向公安部门报警。
 
  希望你们不要遇到求职陷阱
 
  一定要记住防范提示
 
  树立防范意识
 
  踏踏实实
 
  顺顺利利的就业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