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大学生想创业,创业到底好不好?
[
今日头条
]
作者:
2018-01-12 14:25:25
|
中国人民大学等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指出,30%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有一定创业意愿的学生占57.9%,从未想过创业的只占12.1%。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动力为"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其次才是"赚钱"。
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大部分都是90后, 与80后的“叛逆”相比,90后的关键词是“自我”,这种自我,并不是指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更多的是指个性的张扬,和自我表现的理想,以及一种对自由的向往。这种自我也造就了很多90后的神话,也给90后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不管怎样,这也成为了这个年代的代名词!

而实现这种自我表现欲望强对自由追求高的愿望,很多大学生就选择了创业,有成功,也有失败,但这份经历是很多年代的大学生所没有的,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是什么促使大学生选择创业呢?我认为无非是两个原因:
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也有国家层面的宣扬和鼓励,“创业”变成了一个自带神圣光芒的新词汇,成为大学生进(逃)入(避)社会的一种选择。事实上,创业不过也就是工作的一种,但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最具诱惑力的一点无外乎,创业从准入方面来说,比自己找工作的门槛低得多!
因为一般找工作都需要历经层层面试,由面试官来对求职者进行全方位的评判,最后决定其是否有资格进入职场。但是创业恰是没有“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标准,无论你有钱没钱,只要想去创业,都可以去投入时间精力。正因如此,导致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大量“不合格”的大学生创业者。
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创业“神话”,这是典型的社会舆论反馈导致的结果。其实,现在大学生创业引起普遍质疑,媒体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毕竟太多“成功案例”都裹上了营销号式的糖衣炮弹,并直接被植入一腔热血却缺乏分辨力的青年学子头脑中。

不可否认,现在随处可见的各种信息流,都在展示大学生创业的正面案例,从硅谷扎克伯格的传奇发家史,到国内“90、00后创始人”的标签泛滥,无一不在给“创业=人生巅峰”的概念打光。
反而对真实创业中面对的难度、风险、价值选择绝口不提,以至于“鼓动”了很多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一拥而上,在本身的自负属性的催化之下,产生了虚无的、错误的判断,最后导致失败的结果。
当然,资本市场在狂热的舆论包装底下,自有一副冷峻的面孔,它也是创业规则的制定者和最终的裁决者。就项目融资来说,风险投资人不会因为你是“大学生”而选择投资或者不投资,最后还是看你是否是合格的创业者。
大学生成立一家互联网公司或许不太容易成功,但是在没有太好的职业选择又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做一些“小而美”的项目。这些既能提高实现梦想的概率,又能科学积累经验、提高能力的事业,或许才是大学生更值得考虑的创业方向。

总而言之,市场会给出客观的评估,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这个评定,自己认为自己有资格,结果头脑一热进去,只会面临大概率的创业失败,最后浪费青春、耗费金钱。此外,创业不是只有“成功”和“快感”的一面,也不是一招致胜。很多时候,它就是平平淡淡地做一些重复的事情,然后坚持。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次